临近岁末年初,增加出库为主!
宋明儒学不同于宋以前的汉唐儒学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,其经典依据已经由四书(即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)取代了原来的五经(即《诗》《书》《易》《礼》《春秋》)。
但是,其最高目的即道德目的则只能由人来实现,因此,人就是目的。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
其中,第一层面就是物理的意义。这里的意思是,做我所应做之事,不必考虑现实结果,也就是只求目的,不求结果。然而不胜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它还是由命而来之性,只不过是由物理层面的天命而来的生物性。这里最重要的是智的问题。
[14]《孟子·告子上》十五章。这样看来,孟子既承认有义命合一之命,又承认有义命分立之命,这是不同层面的两种命。80年代以后,孔子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。
现在的问题是,宋明儒家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孔子思想?他们是如何发展的?他们又是如何解决儒学与佛、道之间的关系的?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,才能从实质上说明孔子在新儒学中的地位。按照王弼的这种理解,孔子作为圣人是本末一贯、性情统一的。[2] 这说明,孔子思想,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包容性。首先需要指出的,是在改良主义思潮中出现的一次短暂而又值得重视的宗教化运动。
一、百家争鸣中的孔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,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。这既是新儒家的时代课题,也是恢复儒学的先决条件。
在今本《老子》中,有批判儒家仁义孝慈学说的内容,但楚简《老子》基本上是肯定仁义孝慈的,只是在仁义之上,提出了一个道。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,自然界本身也是有目的性的——它不是超自然的神的目的,而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目的。同时,宗教又是文化的核心,代表最高价值,因而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。但是,玄学中的另一位著名人物郭象,却主张名教与自然的统一,也就是儒、道合一。
因为任何有生命的文化内涵,都是经由历史记录传承的,又是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《世界伦理宣言》,已将孔子的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作为世界人民共同遵守的黄金规则写进去。嵇康所说的任自然,就是超越社会名教而任其自然之性,恢复人的本真。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,但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、杜甫等人的伟大诗篇,仍然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文艺观。
但是,西方还有基督教文化。孔子的敬畏,就是敬畏自然界的神圣价值和使命,这种价值和使命正是要人来实现的。
宋儒用四书取代五经,固然是思想发展的需要,但是,《论语》成为经典,就意味着孔子的圣人地位真正被确立了。他们的学说虽然各自不同,但是在继承孔子这一点上是共同的。
特别是朱熹集毕生之力,完成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之后,孔子的影响就深入到各个方面了。最后回到孔子,将其思想中引而未发的内容阐发出来,使其获得新的生命。新儒家之名首先由西方人提出,冯友兰先生首先采用)取代佛学而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思潮,并持续七百多年之久,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发生了影响。但是,解释并不能成为纯粹主观的想象和随意的杜撰,而必须以孔子的文本为依据。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观点。老子主张无为,孔子也有无为而治的话。
其因果论的思想,同样没有被后来的儒者所接受。孔子说了什么、做了什么,孔子所说的话代表什么意义、针对什么问题、是在什么情景下说的、相互之间有何关系,这都是需要我们作出解释的,这种解释,总是带有解释者的问题意识和前理解,而解释者又有各自的文化修养和时代背景。
四、宋明儒学中的孔子 宋明时期,儒学(又称新儒学,相应地,宋明儒家又称新儒家。但是,这同自然科学的研究毕竟是不同的。
中国人失去了文化认同感,人的尊严受到严重打击,竟不知如何做人。谶纬之学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,意在神化孔子,为当时的政治服务,其中有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,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因素在纬书中,孔子变成了一个能预言未来的很怪异的神(黑帝之子)。
这说明世界文明对话不仅是可能的,而且是能够继续发展的。当时的学者认为,五经是孔子所作。玄学之后,随着印度佛教文化的全面传入,儒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挑战。柳宗元、刘禹锡等人都以文以载道为宗旨,提倡孔子学说,同时表现出吸收、融合佛教思想的倾向,为以后的全面的儒学复兴揭开了序幕。
公羊学讲微言大义,据说,孔子对《春秋》的笔削就体现了其中微言大义。有人说,文革时期的批孔,是五四的继续。
汉代的宗教化运动,将天说成是人格化的神,将孔子也说成是神,这是对孔子学说的宗教化的发展。这是在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,对孔子学说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,作出历史的和现实的评价。
四书中的其他三种,与《论语》一起成了经典,但都在孔子之后,都是阐发孔子思想的。孔子本人,也只是诸子中的一个。
这种特殊理性能够与无合一而实现无的境界,但是并不排除人的情感。儒家经过孟子、荀子等人而继续发展,道家则至庄子而大兴。他是一位独立的思想家,但有时又自称是儒者。这是他的有机整体论的宇宙学说所预示的。
当然,更重要的还有生命体验。这个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,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。
在世界文明对话中,孔子的学说已成为世界和平发展、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。但是,老子思想也有深厚的人文因素,孔子思想则有明显的自然成分。
杨子为我,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。被权势者抬上去的孔子同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孔子是不是一样,就值得研究了。
#相关推荐
-
评论列表 (0条)